手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殊
手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殊,因此烧伤后的临床表现有其特点。
1. 手背烧伤伤口不愈合的特点:由于对劳动的适应,手背皮肤薄、柔软、松弛、皮下脂肪少,与深层组织不紧密,因此手背皮肤薄而柔软、易松动而富有弹性,握拳时的面积较伸直时约25%。在指间关节处,有许多横纹和环状隆起,便于手指关节活动,以及皮下组织少,只有一薄层疏松结缔组织,将皮肤和下面的伸肌腱、关节囊和关节韧带隔开。所以手背深度烧伤较多及易于损伤深层组织,特别是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处的伸肌腱与关节囊易于破坏。而且愈合后往往因瘢痕增生,使手发生严重挛缩畸形与明显功能障碍。手背烧伤后畸形的典型表现为:指间关节过度屈曲,掌指关节过度背伸,手掌向前突出、拇指内收、掌横弓消失。
2.手掌烧伤的特点:手掌皮肤坚韧并有很厚的角化层,皮下脂肪较多,且被许多细小的结缔组织隔开,分为脂肪小叶。脂肪小叶和结缔组织将掌腱膜和屈肌腱紧密地联结在一起,使手掌在抓物时,不致滑动。由于这些特点,加以烧伤时手多呈握拳状,故手掌烧伤一般不太深,有时呈蜡白色似三度烧伤的创面,也可自行愈合。但接触烧伤时则可较深,使手掌皮肤缺损。然而由于手掌皮下脂肪多,且有掌腱膜的覆盖,故除热挤压伤和电烧伤外,一般也少有损伤屈肌腱者。手掌皮下血管丰富,手术时出血多,而致解剖层次不清。手掌烧伤的畸形,主要系因瘢痕挛缩引起,表现为手指屈曲不能伸直,或手指和手掌粘连不能自由活动。
手烧伤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,手部组织间隙大量水肿液聚积,因制动而丧失动力,淋巴液回流受阻,肌腱、韧带及关节囊等均浸渍在含有丰富蛋白的水肿液中,外有焦痂的压迫造成淤血。在蛋白饱和的水肿液内,新的胶原纤维析出构成坚固的粘连,使手部丧失弹性形成僵硬的手,是造成手部烧伤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。早期封闭创面、早期活动是预防功能障碍的主要方法。仅供参考。